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追真
 

 

1、世界风水在中国中国风水在赣州这是因为风水是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一种广植于中国民间根深蒂固的民俗。是中国儒家文化在藏地(包括死者葬穴或生者居所)选择方面的思想体现。中国传统的伦理和礼仪思想和现代的生态环境学使风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李宝田教授认为,风水是中国独树一帜的文化现象,它是从古代科学、哲学、美学、伦理学、心理学、民俗乃至生态观念于一体的综合性理论。其内涵是博大精深的。(详见本网址《著述动态》、〈晋郭璞《葬书》考〉序)。
科学史权威,英国学者李约瑟称中国古代风水为;准科学,是中国古代的景观建筑学。包含着一种美学成分。
新西兰学者尹弘基在《自然科学史权威》1989年第一期里撰文说:风水是为寻找建筑的吉祥地点的景观评价系统。它是中国古代地理选址与布局的艺术,不能按照西方概念,将它简单地称为迷信或科学。
台湾学者认定风水是地球磁场与人类的关系学。
美国城市规划权威凯文林奇在其代表作《都市印象》一书中,称风水理论是一门前途无量的学问。

2、赣州,江西南大门,赣江之上游,在章、贡两江合流处。是京九铁路上一颗璀灿的明珠。无论东赴福建省厦门,或南去广东省广州市,汽车仅一天之程。古代是内地通岭南的古驿道的重要必经之地。
赣州,历史悠久,山川秀丽,物产丰富,人文荟萃。
春秋战国时期为百越之地。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前)建县制,西晋至民国初年,历代在此设置过郡、州、路、道、府治。南北朝梁元帝承圣元年(公元552年)设城,秦时属九江郡,汉时属豫章郡,豫章属吴。赣州古时曾名虔州。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4年)改为赣州。
赣州为历史文化名城。历代文学家、名人志士、英雄豪杰,如苏轼、孟浩然、黄庭坚、辛弃疾、朱熹、文天祥等都在赣州留下了千古绝唱和不朽文章。有诗为证:
(一)、《郁孤台》宋·苏轼题
八境见图画,郁孤如旧游。
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
日丽崆峒晓,风酣章贡秋。
丹青未变叶,鳞甲欲生洲。
岚气昏城树,滩声入市楼。
烟云侵岭路,草木半炎州。
故国千峰外,高台十日游。
他年三宿处,准拟系归舟。
(二、)《菩萨蛮》宋·辛弃疾题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三)、《石楼诗》宋·文天祥题
晓色垂帘卷,春声叠鼓催。
长恒连草树,远水照楼台。
八境烟浓淡,六街人往来。
平安消息好,看到岭头梅。
余不一一,仅列上三首。  
唐代杨益,号救贫,唐僖宗时,官至朝庭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后黄巢兵起,长安陷落。为避兵祸,杨公私携御库秘籍《郭璞·葬书》等皇家专用的风水典藉逃离长安,辗转奔波,南逃至今赣州,收徒讲学,在赣州潜心研究、实践、发展,并传授堪舆秘书。达二十余年。由于杨公扬善求真,救贫扶弱,德艺双馨,因而声名鹊起,遐尔闻名,流芳千古,佳誉永驻。
赣州也就成为了中国风水的发祥地。

3、唐代哲学家、文学家、刘禹锡在《陋室铭》里叙述了陋室不陋的主旨,开列如下: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4、唐韩愈在《马说》中叙述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鞭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5、唐韩愈在《师说》中说道: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生非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6、荀况,后人称荀子,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他的《劝学》是我国古典文学中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的名篇。此列其中一段如下,温而时习之,定有裨益: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走进客家人的精神家园

走进客家人的精神家园

----随风水大师李定信考察赣县客家文化城游记

2005年5月7日下午,我们在名闻世界杨公风水嫡传人----李定信大师的带领下,游览了赣县客家文化城。
  赣南是历史上客家人的重要集散地和当今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历史上一直处于赣南中心的赣县,其地居赣江源头,籍舟楫之利,北扼中州,南抚百粤,东接八闽,西连三湘,加之地势开阔、土地肥沃、物阜年丰,成了最早接纳南迁中原汉人的重要一站,是客家人的主要发祥地、中转站、大后方之一。赣县于汉高祖6年初建县,因《山海经》所记“南方有赣巨人”而得县名,《山海经》上有关于赣县上洛山一带有“木客”的叙述,是人类对客家赣南最早的记载。作为赣闽粤金三角客家源头行政建制第一县,世代客家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在长期艰苦创业中孕育了“团结、勤俭、文明、开放”的客家精神和光辉灿烂的客家文化。至今仍有保存完好的客家古村白鹭、夏府宗祠群、田村契真寺、杨仙岭等古迹,独具风韵的抢打轿、烧瓦塔等客家民俗留传至今。
为展示客家风土人情,缅怀先民南迁,为海内外客家人进行各方面交流提供一个平台,让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客家文化世代相传,发扬光大,并让文化与经济发展互动,促进社会进步,赣县县委、县政府把广博的客家文化、独特的地方风情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举全县之力,在赣江源头建设客家文化城。
  客家文化城位于赣县县城的东南面,南依逶迤而过的贡江水,对望风水祖师杨救贫隐居地杨仙岭,远眺赣南名山峰山,山、水、城相互映衬,是一个得天地之灵气的风水宝地。该文化城于2003年9月开工,2004年10月竣工。整体设计外方内圆,整个建筑风格既秉承了传统文化建筑理念,又结合了浓郁的地方人文特色,她集祭祀庆典、文博展览、商贸活动、休闲娱乐为一体,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客家文化建筑群,可谓客家文化之聚焦,是一座展示客家文化的“大观园”,是一座客家人的“精神家园”。文化城是十九届世客会的重要参观点之一,中国(赣州)客家文化节主会场,中国客属第三届恳亲联谊大会主会场。城内包括客家宗祠、太极广场、杨公祠、艺术长廊、客家博物馆、风情街等主要景点。
李定信老人在当地是德高望重的老人,我们一行人未到,赣县客家文化城管理局副局长彭晓东与导游等人在在门口迎接。
  因为我们是李定信大师的弟子,当然对杨公祠更有兴趣。据李老介绍,风水术,又称堪舆术,是一种从古代沿袭至今的择吉避凶的术数。客家人崇信风水,每逢婚丧喜庆,盖房子、打灶、挖井、选坟地乃至于修桥筑路等,都要请风水先生堪地利,看风水,择良辰吉日。这种风俗,自古至今,长盛不衰,以致积淀为颇具特色的“客家风水文化”。
进入杨公祠我们虔诚地祭拜了这位造福人类和谐平安的风水宗师,烧香后三鞠躬,来自马来西亚的杨钦文现是复旦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复旦大学高级经济管理特聘教授,他说在马来西亚有不少客家人,他们信奉风水,他也是客家人,自小接受客家文化熏陶寻根的意识自小就萌发了,如今漂洋过海来到这里不仅在客家宗祠在炎黄帝面前叩头,在杨家祖宗神台得以寻根,还在杨公大师面前,一睹其风采,圆了自己多年的夙愿。这是次难得寻根之旅、文化之旅。
风水术是何时传播到客家地区的?这是我们关心的话题。据李老介绍,这与客家先民的南迁直接相关。
  据史料记载, 唐朝中后期至五代,由于北方战乱不休,造成了客家先民的大批南迁并进入客家地区。客家先民的南迁,必然带来北方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传统文化,因此 ,也就在这一时期,风水术悄然流入了客家地区。而将风水术带入客家地区的主要是杨筠松,也称为杨救贫,清道光《宁都直隶州志》卷二十六“方伎志”云:“杨益,字筠松,窦州人,官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黄巢破京城,益窃秘方中禁术,与仆都监自长安奔虔化怀德乡。爱其山水,遂家焉。以其术授曾文辿,刘江东诸徒,世称救贫仙人。卒葬雩都寒信峡药口坝,今呼为杨公坝。著有《青囊奥语》、《疑龙经》、《撼龙经》等诸书传世。”由此可知,杨筠松属唐末避乱南迁的客家先民。他由长安来到赣南以后,便在这里居住下来,寻龙追脉,从事风水术的实践活动,并授徒传术,使风水术在赣南播延开来。
唐时,虔州(今赣州)领赣县、虔化、雩都、南康、大庾、信丰、安远等七县,杨筠松操风水术足迹遍及各县。今天赣州市章贡区沙河镇的杨仙岭,于都县宽田乡的杨公坝,兴国县梅窖乡的三寮,瑞金市叶坪乡的观音岭,寻乌县南桥乡的青龙洞等等,都留下了关于杨救贫的遗迹和传说故事。这些传说,妇孺皆知,有口皆碑,令人津津乐道。一般人不知道杨筠松这个名字,杨救贫却名闻遐迩,几乎无人不晓。
  我们步出客家文化城,只见与贡江之隔的杨仙岭巍峨挺立在群峰之中,它位于赣州市章贡区沙河东北部,西北濒贡江,沿江走向;海拔412米,地域约2平方公里。山上灌木丛生,峰顶岩石裸露。登临山顶,赣县县城尽收眼底。相传风水祖师杨筠松(号救贫仙人,俗称“杨仙”)曾修炼于此,故名“杨仙岭”。山顶曾建有杨仙祠,后毁,仅见遗址。这是风水传人的精神家园和心中的向往的圣地。现有不少海内外杨公风水信徒前往烧香祭拜。我们一行因时间匆匆没有上山朝拜杨公,但是我们各自许下愿,下次一定要朝拜杨公。杨教授说今年10月份他将再返此地,到时还会有马来西亚的风水爱好者一起同行。
  这次我们在客家文化城大饱眼福,因为这儿的客家博物馆资料翔实,实物和图片丰富,让我们更深入了解客家人南迁的历史和对中华民族文明进程的贡献。但是略感缺憾的是其建筑没有严格遵照杨公风水术施工。如客家祠堂与杨公祠都坐错穴,前者是坐亥山已向已亥龙(木龙),而后者坐的是寅山申向,依杨公风水古法寺庙可坐小空亡。再说,杨公祠供奉的杨公金身,是尊坐像,这本无可非议,但是杨公身背雨伞却让人费解。如果站立着或者是行走中的杨公身背雨伞就合常理。还有杨公腹部所挂的阴阳图系杨公徒孙南宋陈希夷所创立,非唐代产物,再则,该祠墙上挂的罗盘是江湖风水罗盘,并非杨公风水罗盘。外行人虽看不出其中破绽,但是真正懂杨公风水人就会付之一笑的。

中国江西赣州杨益文化开发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江西赣州市南河路16号区农业局大院内
网站地图 | 最新动态 | 联系我们